高新区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日期: 2024-02-19 浏览量:256 来源: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王诗涵 文字大小:

市政府:

现将《高新开发区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安排》呈上,请予审议。

  

 

                         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2024年1月15日


高新区2023年工作总结

2024年工作安排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针对市场需求疲软、部分骨干企业原料价格上涨、流动资金紧张、外贸环境趋紧等不利因素,高新区千方百计加大保运行、服务企业力度,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组织银企对接、政府采购、送政策等助企纾困措施,工业生产呈现企稳态势。

一是部分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0亿元,同比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1亿元,同比增长20.97%。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0.35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5.15亿元,同比增长5.7%。建筑业产值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5.6亿元,同比持平。受重点企业减产停产、未能有效释放产能等情况影响,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优势产业地位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全年实现产值24.86亿元,占全年总产值的37.7%,30户规上企业中,有6户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全年实现产值39.36亿元,占总产值的59.6%,14户规上企业中,有7户企业产值实现亿元以上。电容电器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78亿元,占全年总产值的2.7%,6户规上企业中,有3户企业产值实现10%以上增长。

三是开辟新赛道初见成效。高新区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两手抓,持续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努力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稳固液压装备产业链上,引进了德尔乘用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商用车液力缓速器和应急转向泵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进口替代。在壮大电容电器产业上,实施了嘉隆电子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批产能力提升和亿金电子柔直电容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解决了我国相关电子元器件被“卡脖子”和柔直电容器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问题。在孵化新材料产业链上,阜新宏顺机械转化了中科院金属所超硬耐磨材料的定向凝固生产技术,填补国内、国外同类产品及生产技术的空白;深入洽谈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纳米锂新型负极材料项目、玄武岩精深加工项目。

(二)招商引资实现量质并进

2023年,高新区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坚决打好招大引强突破战。

一是重构招商队伍。以招商引资机制改革为推动,成立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个驻外招商局和4个产业链招商局,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选派8名招商工作人员赴徐州开发区跟岗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招商队伍的综合能力。

二是提升项目洽谈质量。重点推进国核投资总投资27.8亿元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北京未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元PEM制氢机生产线、弘元绿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光伏产业一体化制造、摩诺克里斯公司总投资35亿元蓝宝石、碳化硅生产项目、水电六局有限公司风电塔筒生产等项目,在谈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狠抓资产盘活和项目签约。围绕主导产业,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实施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同时采取租赁、收购、拍卖、依法取缔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挖掘招商资源。2023年,盘活项目7个,盘活土地面积15.7万平方米;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69.3亿元,其中有锦喆制衣、中阜食品、梓睿食品项目等。

(三)项目建设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3年,高新区坚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持续彰显服务全程畅达的高新区加速度。共完成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15.63亿元。

一是实行帮办代办制度。制定了《高新区服务企业帮办代办实施办法》,配备10名专职帮办代办员,对全区企业、项目开展无偿服务。帮代办员制定企业走访计划,汇总问题梳理清单,统计解决问题台账。

二是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动,夯基础壮实力。成立重大项目办,狠抓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达产项目抓入规。目前,亿家兴项目、中阜食品项目、梓睿食品项目、锦喆制衣项目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亿家兴项目已晋升规上企业。

三是全力推动并联审批。制定了《高新区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录》,进一步明晰市、区两级审批权限边界。强化改革创新,优化项目服务,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2023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00户;高新技术企业公示17户,创当年公示历史新高;宏顺机械、正远食品等10家企业获批省、市级产学研联盟;北星液压、天士力制药2户企业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卓异新材料等2户企业获批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祥和农牧和晟氟利高分子材料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徐工(辽宁)、北鑫星等4家企业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亿金电子、瑞麟氢能分别获得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行业赛成长组二等奖和三等奖。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全年转化科技成果5项,并成功举办火炬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有科研院所的9个项目进行了推介,省内仅沈、大等四家高新区入选。通过活动吸引人才,区内已有34户企业与辽工大博士签订了合作协议,“带土移植”引进中煤科工、沈阳铸造研究所等6个创新团队。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97个,完成指标任务的14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二。

(五)环境建设实现新改善

为提高园区项目承载力,高新区从“软”“硬”环境建设入手,坚决打好营商环境整体战,持续彰显要素集聚集约的高新区硬支撑。

一方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进装备制造聚集区、食品加工聚集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改建扩建水、电、热、气等管网建设,适度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结合创城工作美化园区环境,建设宜居宜业新园区。2023年,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000余万元,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制订招引政策,激发现有企业扩能动力,坚定投资者信心。搭建融资平台,为园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全力推行“一次进门,联合体检”机制等改革举措,探索“最多找一人”工作模式,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六)社会民生实现和谐稳定

开展解决问题楼盘攻坚战,从现行政策中找依据、寻突破,主动担当作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交楼工作顺利完成。做好就业保障,开展企业稳岗留工系列活动,采取“实地观摩+现场招聘”双举措有效提高就业率,成为省内招聘活动的新模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干部深入企业指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化解隐患问题,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开展下访接访,组织召开信访联席会议,有效化解了信访问题。2023年,高新区万件化访台账27案已化解并上报26案,化解率96.2%,剩余1案已制定化解方案,正在全力推进;“4839”重复访台账11案已全部化解并上报,化解率100%。

(七)党的建设工作实现强基聚力

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基。为了给全面振兴三年行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23年,高新区坚持以强化党的建设为引领,持续锤炼务实作风,强化实干担当作为,坚决打好能力作风升级战,持续彰显敢为善为有为的高新区新面貌。

一是扎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高新区实施基层党建赋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千千结”行动,抓实各领域党建工作规范提升。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梳理好经验好做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是强化干部培训教育。依托“周末大讲堂”、线上学习等载体,着重加强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懂经济、精业务,拉得出、打得胜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是严督实考,构建干部管理新常态。树立重实绩、重一线的用人导向,注重在经济发展、项目服务一线、信访化解一线考察干部,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虽然2023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距离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党建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领域党建还存在一定不足,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还不够高,“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困难。二是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经济总量提升较慢。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企业研发能力弱等。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以狠抓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招商信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改革创新、重点难点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为突破口,以点连线,以线促面,确保2024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为牵动,夯基础壮实力

一是新建一批。推进国核碳纤维、德尔、正远三期、东升精机二期、亿金电子柔直电容器、宏顺超硬耐磨金属材料、九丰精密铸造及整机生产、鲁花大豆油加工、液压用陶瓷轴承阀芯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续建一批。继续实施锦喆服饰、亿家兴、东旺电力、中孚等项目。

三是竣工一批。加快梓睿、中阜、嘉隆、北星、徐工等项目建设,年内全面竣工投产。

四是储备一批。推进蓝合子中国精酿啤酒、尚世—阜新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产业园、太一光伏等项目洽谈。

(二)以跟踪重点招商信息为导向,引项目增后劲

一是狠抓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深化链式招商、资本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围绕产业细分领域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推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引进、抱团发展。

二是狠抓项目落地。全力推进超导新材料、北京兴华电缆、耐砾新材料、航天锂电等项目洽谈进度,力争全年签约落地项目12个。

三是狠抓新赛道开辟。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孵化新材料产业链上,除继续推进宏顺超硬耐磨材料定向凝固生产技术项目外,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锂新型负极材料、玄武岩精深加工等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在做大新能源产业链上,重点推进太一光伏异质结电池、航天锂电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等项目,力争有进展。

(三)以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保供给提品质

一是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食品加工聚集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氢能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补充工程完成玉龙路段排水改造;下洼子河截流干管改造工程2024年底完工,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

二是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继续研发包装一批基础项目,碳纤维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整机装备区域供暖管线敷设工程、食品聚集区基础设施补全等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

三是推进规划修编工作。力争2024年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调整,整合存量资源,拓展项目承载力。

(四)以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为根本,优服务创环境

一是缓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要向上争取支持。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将项目录入发改重大项目数据库以及财政债券发行系统等。二要通过区内优质地块房地产开发收益反哺工业发展。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合理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2024年,推进东区中华路南、四官营子河西侧等地块开发进度。三要争取市财政支持。通过增量返还增加部分财力。

二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要通过协调区内上下游配套企业以来料加工、缩短账期等方式部分缓解资金压力。二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通过专场或个性化银企对接,尽力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三要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继续完善高新控股集团与国联公司共建产融平台合作方案,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新途径。

三是盘活闲置资产问题。一要以合作、租赁、收购、司法拍卖等多种方式,把盘活企业闲置资产作为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二要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盘活现有闲置资产。通过制定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德尔集团购买原金钻机械闲置资产,投资扩建齿轮生产项目;航天锂电购买原喀斯汀厂区投资建设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三要以银行资金支持收购闲置资产。争取国开行城市更新提供的低息贷款,对部分闲置资产进行收购改造。

(五)以深化重大改革创新为推动,建机制提效能

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对内设机构职责进行重新调整,对人员通过内部提拔、外部遴选等方式配强配齐力量,调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推进国有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清理高新控股集团下属的“弱、小、散”及僵尸、空壳企业。通过科学控制总量,主抓经营质量,实现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继续推进与国联公司合资成立贸易公司及平台公司,做大集团现金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三是推进并联审批制度改革。适时召开工改审批单位协调会,研究审批事项清单与工作流程,落实并联受理审批工作机制。厘清行政审批事项赋权清单,完善办事指南。

四是出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鼓励扩大投资、促进项目建设。

(六)以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为保障,保平安筑屏障

一是多措并举防范金融风险。我区存量债务额度较高,偿还压力较大,化债任务较重。为此,一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力争在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方面有所突破。二要全力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加强风险防控,坚守隐性债务总量不增长、“三保”资金不断链的底线,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债务年度化解目标。三要通过盘活闲置存量资产资源、压缩开支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务本息,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爆雷”。

二是千方百计化解信访难题。一要推进33家企业未移交问题。进一步协调市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主体,寻求解决方案。二要继续推进回迁房办证问题。通过领导包案、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市直相关部门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回迁办证、网点抵押等信访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三要继续协调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牵头推进杰超热电厂的盘活以及长城资产公司的债务包拆分转让工作。四要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清产核资及资产变卖等措施,全力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问题。

三是坚守底线确保安全。一要增强领导干部、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特别是涉及企业7条,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二要落实重要风险点位和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对涉氨制冷、金属铸造和有限空间等企业10家,逐户落实一人一企业安全生产实名制包保责任。三要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积极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确保全方位、无死角、无盲区。四要加强执法检查,对检查评估中发现仍不严格安全管控措施的企业,依法严格执法。

(七)以狠抓龙头企业运行为带动,稳大盘促增长

一是盯住重点企业运行。加强对鲁花、双汇、正远、小东北、德尔、嘉寓未来、徐工、宏顺、华丰、天士力等企业运行监测,及时协调各种要素资源发挥其支柱和支撑作用,确保经济基本盘稳定。

二是抓好企业梯次培育。持续完善企业培育库,抓实抓细中科旺达、涵宇机械、瑞麟科技等企业的入规培育和纳统工作,形成头部企业、标杆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小升规”“规升巨”“巨上市”的高质量培育梯队。支持华通金属、金美达、飞宇电子、嘉隆电子、舰空防务等扩大军民融合规模。

三是深化数实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企业数字赋能,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结合扶持政策,鼓励徐工、正远、亿金等企业开展数字车间建设,助力企业提质升级。

四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继续开展好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组织各种对接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和问题,跟踪相关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五是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水平。强化工业源源头、移动源管控、生活源等污染源深度治理减排。推动精准降能耗管理。

(八)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突破,明方向优结构

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持续提升。把发展精密铸件、高端液压零部件、工程机械作为重点,加快支持徐工机械、九丰液压、宏顺机械等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实施重振电容电器产业行动。把发展电容器、半导体器件、防爆通讯器材等系列产品作为重点,加快支持亿金电子、迪亚电子、节可达电子等企业发展,启动电容电器产业园共享平台建设。

三是绿色食品产业继续做大。把发展方便食品、预制食品、现代医药的高等原料等产品作为重点,鼓励双汇、鲁花、正远、华丰等企业增产扩能。

(九)以持续科技创新为驱动,强赋能增活力

一是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鼓励博实机械、威尔玛塑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晟氟利高分子材料、吉科生物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嘉寓光能、中阜农业申报雏鹰企业。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宏顺公司与中科院金属所、正远、中阜与辽宁省农科院、中孚与辽工大等重点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产学研联盟,共建创新基地、引进专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三是优化科技人才引育工作。继续实施柔性引才措施,通过“带土移植”“百名博士进百企”等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团队与企业合作,支持携带科技成果的人才、团队在高新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德美客、佰斯特等6个研发团队的项目申报及产业化。

(十)以强化党建工作为引领,固根基聚合力

一是扎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高新区实施基层党建赋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抓实各领域党建工作规范提升。深入实施“千千结”行动,促进机关、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抓实党员队伍培养,加大积极分子储备力度,支持发展党员向非公领域倾斜。持续抓好“双进双促”“两个覆盖”,提高联合党支部向单独党支部的转化率。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梳理好经验好做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是严督实考,构建干部管理新常态。树立重实绩、重一线的用人导向,注重在经济发展一线、项目服务一线、信访化解一线工作的干部,特别是急难险重、重点项目建设中敢担当、干成事、口碑好的干部。及时动态整理干部档案,做好干部日常监督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工作,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依托“周末大讲堂”、线上学习等载体,着重加强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干部培训教育。

三是精准引育,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重点在职称评聘、成果转化激励以及人才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措施。加强人才培养锻炼,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鼓励优秀人才走进高校院所、科研院所走进园区企业,持续开展“双走进”活动。积极宣传高新区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对高新区认同感、归属感,继续开展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难题,聚焦定位抓好人才招引。

2024年是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高新区争当创建“双示范市”和实现“双千双百”目标排头兵、掀起“二次创业”新高潮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